湖南法治報訊(通訊員 李雙建 梁婉茹 劉和飛)“這份仙溪保茶為何可稱‘欽點’的材料里匯集了《康熙字典》《萬歷野獲編》《大明會典》《安化縣志》(明嘉靖編)《明禁碑錄》《山林雜記》《保貢卷宗》等多種珍貴史料,充分證明我們仙山茶葉公司的茶園自古代就是皇家‘貢茶’的茶源地”,5月15日,年輕的新茶人向鳳龍在綠油油的古茶園里講述著仙山茶葉的非凡歷史。
清澈的洢溪歡歌跳躍,史稱“仙溪”,翠綠的群山像巨大的芙蓉,譽為“仙山”。芙蓉山西麓坡連著坡,望不到邊的,是益陽市安化縣仙溪鎮(zhèn)山漳村“保貢仙茶”的產(chǎn)茶基地,依托著明朝皇帝朱元璋欽點此地“貢茶”的歷史,村里的仙山茶葉公司依托1000余畝有機茶種植基地,每年解決村民就業(yè)160多人,發(fā)放工資180多萬元。公司還與山漳村等3個村106戶人家簽訂合作協(xié)議,免費得到茶種、茶苗、肥料和技術培訓、指導服務,公司按協(xié)議價統(tǒng)一收購鮮葉,幫助加工銷售。8年來,這些貧困戶摘掉了貧困帽,一部分家庭走上了致富路。
芙蓉山自唐宋以來就是貢茶的產(chǎn)地。明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欽點安化“芽茶”進貢,芙蓉山下的仙溪、龍溪、大橋、九渡水等“四?!敝谱鞯难坎璺Q為安化“四保貢茶”。清代云貴總督、安化人羅繞典之子羅勛在《保貢卷宗》一書的序言中也有敘述。近年來,在安化縣委、縣政府和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大力支持下,向鳳龍與父親、“四保貢茶”中大橋保向氏“貢茶”傳承人向遠幸秉承“遵古訓、循古法”的宗旨,精心維護明清遺留至今的芙蓉山“貢茶”基地及制作技藝,打造出一個個新品牌。
“守著祖祖輩輩珍惜的茶山,傳承世世代代求索的茶文化,我感到十分自豪?!毕蝤P龍說。
責編:楊紹銀
一審:楊紹銀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